从岭南建筑特色,到粤剧表演舞台
粤剧艺术博物馆是一座既有岭南风情,又结合了山水特色的建筑,老师将以生动有趣的语言,利用孩子们能够接受的认识和方式进行授课,在充满岭南特色的建筑里,用双眼体会艺术家为博物馆设计的陶塑、灰塑,为大家讲解每一个艺术品背后的故事!
现在跟随星星老师来了解岭南建筑的特点吧~
诶,这个龙头鱼身的东西是什么?为什么古人要把他放在房顶上呢?
老师老师~屋顶上“红色的蝙蝠”和“花瓶”到底有什么含义呢?
这栋红房子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?
以为这里只讲建筑那么简单?NONONO!这可是一座为了粤剧文化而建立的博物馆呢!
走过漫漫长廊,我们来到位于充满中国特色的园林,看过粤剧艺术中的“红船”和它的目的地“主舞台”,了解颜色丰富的透雕艺术。接着推开门神大人们守护的大门,我们就到了展区厅,真真实实通过展品,了解历史长河里粤剧发展的起起伏伏,感受舞台艺术的魅力之处。据说,在博物馆里还能看粤剧动画片!什么??那么神奇?!
门神的故事你们听说过吗?它和普通的门神又有什么区别呢?这艘大大的红船里面装的到底是什么宝贝?
猜猜粤剧里什么角色的帽子如此珠光宝气?
为什么戏曲表演者会在脸上画出花花绿绿的颜色呢?为什么钟无艳的粤剧脸谱是阴阳脸?
看完粤剧艺术博物馆,老师开始带着各位小宝贝设计一个有着自己人物性格脸谱~
原创的课程体系,多学科、跨学科的情景式学习,培养了孩子的审美情趣,提高对事物的观察能力、感受力。同时,按照孩子年龄开发的课程,正因如此,肆艺空间的老师才会多次踩点广州各大艺术场馆,按照展出文物原创开发出适合不同孩子年龄层的课堂内容,并利用浅显易懂的例子,深入浅出的讲解语言,配合上各种互动,务求让孩子们在我们的课程里,听得懂知识,看得来展览。
收获课本知识体系之外的人文素养,让孩子拥有无用之用,胜于有用之用的视野。合作性任务探索,提高独立能力,促进团队意识,增强集体荣誉感。
2016年初,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发起一项试验——“我的小学在博物馆”,将小学课堂搬进了博物馆,按照英国国家课程大纲的要求在博物馆为小学生组织长时间的授课。该项目研究发现,学校与博物馆合为一体的模式可以发挥巨大的潜力,儿童、教师、家长和博物馆都可以从中获益。
就跟学习游泳必须要在水中学习,学习开车不能单凭虚拟驾驶一样,对于青少年儿童来说,学习的环境其实非常的重要。孩子们亲身前往博物馆美术馆,接触文物和标本实物,以及画展等丰富的艺术环境,为了就是创造一种合适的学习环境,让孩子浸泡在人文艺术的世界里,用感官去接触博物馆。与传统教学一次课堂只强调单学科的重要性不同,肆艺空间的博物馆课堂注重多方位知识的学习,努力做到让孩子们在课堂里接触到多学科的教育,全面发展。
小斐老师
硕士研究生。毕业于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环境艺术专业,就职于中山大学南方学院,担任艺术设计与创意产业系教师。多年儿童教育经验,丰富讲课经验,擅长建筑理论分析、设计与创作、绘画艺术书法等。
YOYO老师
广东工业大学英语翻译专业本科毕业,后赴丹麦奥尔堡大学攻读消费者行为学硕士。多年海外留学与工作经验,通晓中西方人文知识,熟悉儿童心理行为,热爱博物馆与人文艺术。
星星老师
洛阳师范大学美术学油画专业本科毕业,全国三级心理咨询师,专注儿童心理、儿童绘画心理学研读。有多年的少儿美术教学经验,以及理论知识基础,爱孩子,爱博物馆与美术馆带来的知识和感官盛宴。
肆艺空间特聘艺术顾问
央美美术馆馆长王璜生先生
艺术家陈丹青先生
中山大学杨小彦教授
广州艺博院研究员王坚先生